建水县紧紧抓住“中国梦·红河路”战略机遇,围绕“中国梦·红河路——美丽建水”主题,结合县情,大局着眼,立足群众,广聚民智,依靠群众,内外发力,着力走活“美丽家园”建设一盘棋。
走稳县域经济“发展棋”,建设实力建水
调优产业结构。继续实施工业化、城镇化、文化旅游、开放带动“四大战略”,着力培植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国际型旅游业“三大产业”,集中精力抓好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建设,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实现从传统的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大的迈进。今年1月至6月,实现生产总值3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 %;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0.8∶42.7∶36.5。统筹城乡发展。按照“古城古典化、新区特色化”的城市发展理念,科学谋划,严格控制,全力推进古城开发和新区建设,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目前,城镇化率达40.1%,建成区面积达16.2平方公里,城市道路65.72公里。提速农村发展。围绕新农村建设平台,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兴建各类水利工程4929件;全县828个自然村村内主干道实现硬化,占78.26%。推进30万亩蔬菜、30万亩石榴、10万亩葡萄、120万头生猪等产业规划实施,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培植骨干产业。加大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力度,按照“规划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今年以来,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续建、新开工重大项目达93个,培植了一批骨干产业,引领带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
走快新型工业“攻势棋”,建设活力建水
盘活园区经济。围绕“依托大资源、引进大企业、建设大项目、培育大产业、促进大发展”的思路,以项目为支撑,以园区为载体,全力加快园区经济发展步伐,加强与云南冶金集团、昆钢集团、云锡集团等大企业的合作,年产34万吨铝资源加工项目和年产60万吨碳素阳极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形成“一园五区”的新型工业格局。
整合资源优势。通过资源整合,规划建设建水工业园区,稳步推进产业发展。园区按照“一园五区”的组团式空间布局,即羊街新兴工业园区(核心区)、青云轻工业园区、南营寨传统工业园区、紫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火车站物流园区。园区规划总面积27.71平方公里。升级园区产能。制定和落实园区优惠条件,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政策扶持,强化配套设施建设,为企业投资提供良好的产业发展平台和投资环境。目前,园区招商引资在建项目25个,新签约项目协议总投资42.8亿元。实现经济循环。通过做大做强工业项目,带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实现县域经济循环跨越发展。截至6月,工业园区预计可实现工业总产值28.39亿元、工业增加值7.83亿元、税收3844万元。
走活文化旅游“国际棋”,建设文化建水
深挖历史文化。县委、县政府依托文化产业储备项目,遴选了紫陶、民间小调等一批特色突出、市场前景良好、发展潜力较大的重点项目率先发展,给予政策优惠和资金扶持,力争建设一批重点文化项目,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打造一批著名文化品牌。整合旅游资源。组建了建水古城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实现对文化旅游资源、项目、资金、融资、招商等的有效整合,推动建水旅游产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填充文化内涵。依托建水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两顶桂冠,先后启动实施了学政考棚、小桂湖公园、临安府衙、西门古镇、泸江烟柳等12个古城风貌恢复改造工程,着力打造斯文在兹礼仪临安、书香儒韵文化临安、太和元气和谐临安、飞霞流云魅力临安、燕归古镇开放临安、雄镇东南腾飞临安“六型名城”,提升建水旅游对外新形象。提升旅游品位。全面统筹和规划实施建水古城5A级景区建设工程,团山民居、朱家花园打造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设工程,打造云南乃至中国知名的文化休闲体验型旅游古镇。今年1月至6月,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83.71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4.64%。
走实高原农业“特色棋”,建设美丽建水
加快土地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和鼓励农户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方式流转土地,促进特色农业的发展。目前,全县共流转土地7.2万亩。如南庄镇土地流转5.46万亩种植葡萄,吸引民间资本2亿多元;实现土地流转前后存款总额由1600余万元向3900余万元的跃升。实施现代农业。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进现代农业进程。引导龙头企业发展现代设施、高效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冷藏、储存、加工基地建设,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如在南庄建成占地总面积200亩的冷库32个,日吞吐量为200吨;在曲江投资近3000万元建设农产品冷藏基地9个,从业人数达到1200余人;在面甸、青龙、西庄实施万亩玉米高产技术示范园建设,推广面积达39100亩;甸尾高产脱毒马铃薯农大合作项目实现单产5.5吨。形成特色优势。充分利用建水独有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优势,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形成了葡萄、石榴、脐橙、小米辣、洋葱、马铃薯等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形成了南庄羊街葡萄、石榴产业园、面甸洋葱、甸尾马铃薯特色产业示范带,全县种植葡萄达7万余亩,年产5万吨、产值近10亿元;马铃薯平均亩产值7600元,最高亩产值达9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