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沪农商村镇银行

首页> 关于我们

区县动态

建设高效节水减排项目 助推高原特色农业蓬勃发展

发布时间:2016-11-24来源:建水县政府网作者:赵继兵浏览字体:[      ]

12次近年来,建水县抓住云南作为中国南方农业节水减排先行先试省份的机遇,按照“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总要求,在南庄镇实施高效节水减排试点项目片区建设,积极尝试以新的机制和模式加强和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夯实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基础,加速农业转型发展的进程。

建水县把南庄镇确定为创新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建设管理高效节水减排工程试点项目,主要是南庄镇是建水县土地流转规模大、水果产业连片种植面积广、土地相对集中、种植户现有的田间灌溉系统相对完善、现代农业发展势头最好的乡镇。

南庄镇历来就有“干羊街”之称,在过去短短五六年时间,项目区大大小小的机井打了上百口,井深从最初的60米到发展到现在的300多米。随着当地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农业用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试点项目区从跃进水库和香林寺水库引水,实现了水源替代,促进了区域水资源的总体平衡,缓解了当地的生态压力,实现了高原特色农业规模化种植示范与高效节水试点的双重示范引领,增强了群众发展生产“生态先行”的理念和意识。

同时,为确保项目建成后的顺利运行,建水县探索建立起了以群众为主体,制定以“水权分配机制、水价形成机制、节水激励约束机制、群众全程参与机制”为内容的4个高效节水运行工作机制。

建水县水务局农水科副科长周旭波说,南庄高效节水项目是建水县第一个按照“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水利改革思路建设的试点项目,这个项目的实施在工程建设方面有效破解了水利项目长期以来资金投入不足的难题,创新投融资模式,形成多方投资、多方共赢的局面;其次在管理方面建立了水权、水价、良性运行管理等几个机制,有效破解长期以来农田水利政府大包大揽、单一僵化的投资模式和水利管理责任不清、主体不明、重建轻管的不良局面,保证了工程长期稳定发挥效益。

试点项目区共规划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8万亩,试点建设面积5.61万亩。为逐步破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建水县按照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和管理的思路,采用“PPP”模式投资建设,政府和投资企业负责供水干支管网工程建设,种植户负责田间灌溉工程建设。该项目总投资11460.56万元,其中:政府投入3438.17万元、占总投资的30%;引入社会资本投入4024.97万元、占总投资的35.12%,用水户投资3997.42万元、占总投资的34.88%。

云南润农供水有限公司董事长丁荣说,企业为什么会投资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主要是基于下面几点原因:一是高效节水项目是国家鼓励支持的一个范围,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二是符合企业战略转型的一个方向;三是更能够为企业带来合理的一些收益和回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项目区以供水管网建设为主,配套建设控制、计量、田间灌溉系统等现代农业灌溉设施, 实现了供水干支管网与种植户现有的田间灌溉系统的连接,织起了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现代化灌溉枢纽。工程的建设与后期的运营管理均交由新组建的建水润农供水有限公司管理,采取IC卡计量收费,改变以往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无人管的局面,确保工程长期良性运行发挥效益。

同时,项目的建设,不仅将保障当地的农业生产用水灌溉,有效遏制地下水的无序开采,还可实现节约水量达454.7万立方米,让当地农业种植户受益。

建水县南庄镇项目区种植户向文说,过去种地这里水又少,投入打一口机井最少都要30万元,甚至比这多。现在建起高效节水管网供水来,水价价格又便宜,每方水价只要1.43元,用水量比过去减少四分之一左右。

据了解,建水县高效节水灌溉试点项目已经完成整个工程量的97%以上,并于10月18日进行了首次试水。目前工程项目还有最有1公里左右的管网还没有铺设完成,到项目全部完工投入使用后,将把试点项目延伸辐射到全县,从而带动全县的30万亩蔬菜、10万亩葡萄、10万亩石榴、20万亩橘橙产业及标准化畜牧养殖产业的蓬勃发展,写意“红河特色、云南样板、全国示范”的满园春色!

关于我们|人才招聘|网站声明|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沪ICP备06030408号 服务热线:4009962999 网站支持IPV6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7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