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建水县政协副主席丁莉带领文化界的委员,专题调研西门片区的提质改造工作。
西门片区总占地面积41公顷,辖区内共有住户747户2379人,涉及房屋800余间,居民主要从事豆腐加工业。由于该片区房屋建设历史悠久,街巷狭窄,排污管网不健全等原因,环境的脏乱差问题突出,与建水打造古城国家5A级景区的目标极不匹配。
委员们在西门城楼上听取县住建局关于该片区的规划设计,以及县临安镇关于该片区的项目建设情况汇报后,进街入巷,对私人豆腐作坊、文保单位开展实地调查,走访群众,听取大家对片区改造工作的意见建议。
通过调研和讨论,委员们认为:西门片区是建水古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片区的提质改造应与建水古城打造国家5A级景区的建设目标一起作长远规划。为确保该片区提质改造工作与古城其他各片区的风貌保护与恢复建设项目实施同步有序推进,委员们建议:县委、县政府本着立面改造与环境整治双管齐下的原则,分类实施项目建设。一是将西门片区改造纳入古城传统风貌保护与恢复的范畴,专门成立西门片区工作组,由一名县级领导牵头任组长,负责整个片区改造工作。二是西门烧豆腐是建水地方特色美食,为确保西门豆腐产业健康发展,在鼓励和引导片区群众开展私人豆腐作坊提质改造的同时,应在轻工业园区及早规划建设西门豆腐产业园区,通过规模生产与作坊加工的分离,实现西门片区作坊传统生产工艺的参观、品味、自助烧烤体验及销售一条龙服务。三是在立面改造工作中,对片区内现存的万明寺、栅子楼、王廷宝民居、桂香殿、杨家大院、大板井龙王庙、西林寺等文保建筑及崇文街、西林寺等大量商铺和历史建筑、传统民居,分类实施传统风貌恢复与保护。四是多方筹措资金,有效整合棚户区改造和古城传统风貌保护与恢复方面的资金,有序推进片区各项建设工作。同时,协调解决西门古镇项目的遗留问题,统筹推进泸江烟柳游客接待中心项目建设。五是完善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对私搭乱建的建筑物进行强制拆除;统一规范地下管网的建设,继续实施街巷青石板路面的铺设和改造,尤其是要加大地下排污管网的建设,彻底解决豆腐水等污水的集中收集处理。